1
在关于“你最有可能碰上哪类犯罪活动”的小研究中,我们已经分别了位列前三的犯罪类型,分别是盗窃,醉驾和交通肇事。位列第四的犯罪活动看起来比较神秘,普通人不太有机会接触得到,但从案件数量上看,这几年却始终保持着非常稳定的高位水平,从2013年的三十多件,一直到现在的五、六十件。这就是涉毒品类犯罪活动,最近六年的案件数见下图。主要有三个罪名:容留吸毒罪,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按说近年来司法机关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关于毒品危害的认知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每年都会在6月底集中发布关于毒品犯罪的案例、动态和分析。但为什么涉毒品犯罪仍然像打不死的小强,年年都能冒出大几十号被告人和几十个案件?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一点问题,2018年的涉毒案件中,有5件“刑更”类的案号,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案件,大概是刑罚变更的意思,比如撤销缓刑、收监执行。通常非常罕见,因为绝大多数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都会多少有点“不能再犯”的意识,会变得老实一点,规矩一些。
但涉毒犯罪却是例外,今年有5人被撤销缓刑,也就是说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犯下事端,多数还是与毒品有关。这些瘾君子与毒贩子,不太在乎司法机关的惩罚,或者说,在他们的心里,无论如何,吸食毒品才是最看重的事情。
2
今天,老李又开着他的车来澡堂子了。澡堂子是个好地方,洗完淋浴,再搓个背,简直舒服得找不着北。不过车开到澡堂门口,他却没进去,车子缓缓往前开了一阵,不动了。
过了一会,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晃晃悠悠过来了。他在澡堂门口转悠了两圈,眼前一亮,直奔着老李的车走了过来。两个人一照面,彼此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原来,上车的这位老王,是老李曾经的老同学、好哥们,一起翻过墙,一起打过架,也算患难与共,有什么好事,自然不会忘了对方。果然,老王上车不久,就从包里掏出了一点好东西——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见了这玩意,老李的心里可算是舒坦了。谁也知道毒品不好,伤身还烧钱,可是架不住心里痒痒。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放到毒品上同样适用,一旦尝过了那种虚幻的快乐,再好的烟酒都变得毫无滋味。不过老李的快乐还没开始就被打碎了,伴着几声沉闷的敲玻璃声,车外已经被围满了。
3
吸毒的人,要送到戒毒所去,好好断一断瘾头,供毒的就没这么简单了,老王当即被逮到公安局。老熟人了,两年之内给公安局送了个五杀,案底厚的堪比新华字典。经审判,老王明知毒品而予以售卖,构成贩卖毒品罪,况且他曾因为容留他人吸毒罪、贩卖毒品罪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有多次前科劣迹,依法应从重处罚。
就这样,为了这桩不足1克的毒品交易,老王再次回到了他的“老地方”,过上了他熟悉的集体生活。
老王的经历,是大多数涉毒犯罪者的宿命,伴随终身、一直到死的宿命。他们的命不会太长,有研究表明,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短10~15年。25%吸毒成瘾者会在开始吸毒后10~20年后死亡。
在他们不太长的生命之中,为了维持吸毒所需的庞大开销,他们只能选择贩毒,选择反反复复地犯下涉毒品类的犯罪。
4
毒品对于人体的作用,其实就是一种短暂、虚幻和十分强烈欲望刺激,强烈到让人无法忘怀,强烈到使人完全丧失节制的意识和能力。曾看过纪录片里,面黄肌瘦的瘾君子们哭叫撞墙,为了一口白粉不惜跪地相求。在病理上,毒品戒断时的身体反映可能通过医学手段加以缓解和控制,但是,毒品给人的心瘾,却顽固到超出绝大多数人相像和承受的范畴。
失去节制的欲望,没有其他办法再加以阻却,除了毁灭。高邮法院今年审理的所有相关案件中,有87%的贩毒者存在吸毒史,复吸率为100%。他们毁灭的不仅仅是自己,他们要以贩养吸,充当贩卖毒品交易的终端链条,他们迫切想引诱更多人吸食毒品,好拓展让自己的下线,挣来更多吸毒的钱,甚至不惜引诱未成年人。涉毒人群会在社会生活被逐渐推向边缘化的深渊,成为滋生盗窃、卖淫、黑恶等等社会问题的土壤。看看墨西哥,看看哥伦比亚,毒品甚至可以把一个国家拖进罪恶的泥潭。
5
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地区,甚至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现实中,历史上,各种毁灭性的后果,往往都是从失去节制的欲望开始的。我们的法律、道德,以及种种社会规则、规范和规矩,都是基于对于某种欲望的节制,这不仅仅是约束,从另一个角度看,更是一种保护和拯救。
有一段时间,不少明星传出吸毒传闻,面对网友的口诛笔伐,脑残粉丝们强辩道:吸毒是自己的事,又没碍着你,轮得到你来管吗!当然轮得到我们来管,理由很简单:吸毒的人违法了。更何况,并非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合法拥有钱财去购买毒品,失去节制的欲望会反复刺激他们去借,去偷,去骗,去抢,去贩卖毒品,去让更多的人将人生、将生命践卖给毒品。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蹉跎崩塌,此为国仇;缉毒年年都有牺牲,却连墓碑都不能立,此为家恨。相信每个人提到那段历史,那些故事,都会生出一股耻辱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坚守住对毒品的零容忍,绝不沾染,绝不纵容,绝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