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服务热线:
    18317130282
  • 收起>>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万祥镇宏祥北路83弄1-42号20幢B区215室

邮箱:366562062@qq.com

电话: 13761935663

邮编:233600

当前位置:首页>>禁毒要闻

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发布日期:2015-04-10 05:49:00

  青少年容易成为毒品侵害的对象

  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磨炼和考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加之特定的年龄、生理、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判断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控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不强,使青少年容易成为毒品侵害的对象。禁毒大队大队长章卫良认为,导致青少年吸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不少吸毒青少年在吸毒前对毒品本身知之甚少,甚至无知,对毒品的害处只是道听途说,口耳相传略有所知,非常肤浅。有的认为吸一点不要紧,想戒就戒了,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结果一旦吸上就再也难以戒除,悔之晚矣。

  二是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使下涉毒。青少年好奇心强,同时自控能力又差,容易做出轻率的举动。而且未成年人对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尝试,结果就是因为这种不正当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驱使一些青少年染上了毒瘾。

  三是交友不慎被拉下水。大多数吸毒青少年,甚至一些成年人,因为结交了一些社会上不良人员以后,逐渐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最终或被引诱吸毒,或因精神空虚,为寻求刺激而吸毒。

  四是承受压力和挫折的意志力不强而希望在吸毒中寻求解脱。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但是,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青少年的学习负担重,父母家人又往往忙于自己的事,与孩子交流沟通少,使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苦闷情绪。一旦遇上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老师责备多,或者遭到家庭破裂等不幸,其承受的压力和挫折就更大。在这种时候,引导不及时,很容易使青少年沾染上毒品。

  青少年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有效预防和抵御毒品的侵袭,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与保护,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章卫良表示,青少年面对诱惑要增强自控能力、慎重交友、不涉足公共娱乐场所、不要相信毒品治病的诺言、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自强。

  要时刻牢记“一朝吸毒,终生难戒”、“一时不慎,痛悔一生”的忠告。由于毒品能够使人在生理上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一旦沾染是很难真正戒断的,确实戒断了的也只是极少数。而且戒毒也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即使一时戒断,也很容易出现反复。对像毒品这样严重摧残人类的东西,一定要以斩钉截铁的态度来对待,坚决不要去冒险、去尝试,千万不要去以身试毒。如若不然,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使自己痛悔一生。

  自控能力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禁毒工作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吸毒者在初次沾染毒品时,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去寻找毒品,而是在别人的引诱下,蒙受了有关吸毒后非常舒服,能忘掉一切烦恼,还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想什么就来什么的欺骗,挡不住诱惑而尝试的。章卫良说,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毒贩子为了扩大他们地下毒品消费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专门暗地里勾引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向他们宣扬毒品的所谓“好处”,并赠送毒品让他们尝试,等你一旦上瘾,欲罢不能时,再向你高价贩卖,榨取你的钱财。

  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朋友,正常的交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交友一定要有原则,同时也不主张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过多地结交社会上的朋友。因为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在目前社会相当复杂的情况下,搞不好就容易结交坏人,误入歧途。如果一旦以毒贩子为友,那就很难逃脱噩运了。

  歌厅、舞厅、茶屋、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各种公共娱乐休闲场所情况相当复杂,有许多极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许多毒贩子,他们就长期潜藏在这些地方,采取搭识、交往和直接赠送毒品等方式设圈下套,引诱上钩,谋财害人。除此之外,贩毒分子为了推销毒品,经常以种种名堂引诱青少年吸毒,往往谎称毒品能治各种疾病,是包治百病的良药,等吸毒成瘾之后,就成了毒贩的阶下囚,任听摆布。

  章卫良还表示,其中很多青少年都是经受不了挫折,从而染上了毒瘾,这时候学校和家庭的疏导和关爱也同样不可缺少,要在青少年“迷茫”的时候拉他一把,尤其是在“叛逆期”要尽可能给他们多一些陪护和观察。

  如何识破吸贩毒分子引诱吸毒的伎俩

  那么,如何识破吸贩毒分子引诱吸毒的伎俩呢?

  伎俩一:谎称“K粉、摇头丸不是毒品”。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谈到毒品就想到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而对于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常识缺乏认知。贩毒分子抓住这一认知空白恶意误导,甚至大肆宣扬,混淆视听,居心不良,欺骗他人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毒品。而事实上,K粉、摇头丸不仅是毒品,更是毒性直接摧毁脑部神经、毒害更大的毒品。

  伎俩二:谎称“吸一两次毒品又不会上瘾”。这是贩毒分子利用人们心存侥幸的心理诱骗他人吸食毒品。很多毒贩花言巧语,甚至现身说法,声称自己吸毒很多次都没有上瘾。很多人不加分析,就这样信以为真上当受骗。而实际上,一般来讲,毒贩子本身也是瘾君子,其实早就染上了毒瘾。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朝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

  伎俩三:免费尝试。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等他人吸食上瘾后,毒贩们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人,从而谋取高额利润。所以,大家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必有大损失。

  伎俩四:声称“吸毒能治病”。毒贩们利用人们对毒品的无知和对疾病的恐惧,引诱吸毒。我们知道其实毒品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在医学上有麻醉、止痛、亢奋或抑制神经等功效。但如果正常人滥用这些药品就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损害大脑机能,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生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死亡。这时,药品也就成了毒品。所以毒贩子打着“吸毒能治病”的幌子,欺骗他人吸毒,全不顾他人的死活,使本已受病痛折磨的人从一个苦海跳到另一个更大的苦海,结果在病痛和毒瘾的双重折磨中悲惨地死去。

  伎俩五:鼓吹“吸毒是有钱的象征,现在有钱人都吸毒”。毒贩们瞄准一些家庭较富裕的青少年或者通过自己努力积攒了一定财富的青年,向他们灌输“吸毒是有钱的象征”这样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而事实上,稍微理智的人都懂得一旦染上毒品,再富有也将成为毒贩的俘虏,任其摆布,最终将因巨大的毒资而倾家荡产。

  伎俩六: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毒贩利用吸毒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导致食欲明显减弱,从而使人消瘦的现实,故意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引诱他人吸毒。显而易见,吸毒不仅不能真正的减肥,还会严重损害面容和身体。

  延伸阅读

  新型毒品是针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主要有:冰毒、摇头丸、麻古、神仙水、k粉。

 
责任编辑: 吕爱玲


推荐产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