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服务热线:
    18317130282
  • 收起>>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万祥镇宏祥北路83弄1-42号20幢B区215室

邮箱:366562062@qq.com

电话: 13761935663

邮编:233600

当前位置:首页>>禁毒要闻

毒品,原来离我们并不远

发布日期:2015-07-01 01:24:00

    说到毒品,很多人都会想到它的危害,让畏而远之,认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太抽象。可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毒品正在危害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最初的好奇到最终的成瘾,毒品危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更会让其失去理智,有时也会做出不可挽回的社会后果。其实,毒品离我们并不远,在禁毒的路上,我们谁都不是陌路者。

    大多数吸毒者存在侥幸心理

    29日,记者来到唐山市第一强制戒毒所,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同于想象中冰冷、严肃,这里的戒毒人员心情大都平和,与所里的工作人员关系融洽。在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老王(化名),礼貌地打着招呼、平静的神情、憨厚的样貌,很难看出这是一名已经有10余年吸毒史的染毒者。正是因为毒品,让这个原本生活幸福的男人,慢慢变得一无所有,而这样的情况在染毒者里并不算是少数。

    2015年1月,老王被公安机关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老王的精神状态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一开始问问题,我根本回答不上来,脑子都已经不转了,毒品确实害人不浅啊。”关于毒品的危害,老王心知肚明,可就是摆脱不了。

    今年51岁的老王,是戒毒所里年龄最大的,本来从事养殖业的他生活相当富裕。“手里有了钱,就总想接触新鲜事物,寻找刺激。2004年的一天,我去参加婚宴,喝完酒,朋友带着我称去醒醒酒,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毒品。”老王称,当时自己知道是毒品,但抱着和好奇的心理,他还是尝试了。“也是觉得吸一次应该没事,上不了瘾,而且自己可以控制住。”

    就是因为这样的侥幸心理,让老王一次次陷入毒品的漩涡,无法自拔。“一开始都是别人给,10几次之后,就开始自己买。2009年左右明显感觉自己量变大了,而且家里的经济出现危机。”谈起往事,老王连连叹气,吸毒后的自己根本提不起精神干事业,整天昏昏沉沉,六七年的时间,家里的积蓄就被花光了,“一次,妻子拿着存折去取钱,才发现存折早已是空头支票。妻子知道我吸毒后,苦口婆心地劝我,我明白时也痛下决心不会再吸,但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又忍不住吸上了。”

    为了筹资吸毒,老王把亲戚、朋友都骗了个遍,“心里也难受,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没人劝了,就会去吸,再也没有当初能自我控制的信心了。”老王称,侥幸心理和好奇心让自己走上了吸毒之路,而妻子和孩子再也受不了自己离他而去。“自己也矛盾,控制不住的时候,就希望别人把我抓走,帮我戒毒,现在我只想好好戒毒,不让重新信任我的妻儿再次失望。”

    毒品开始渗透各行各业

    “好奇心是吸毒者吸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控制力,而走上吸毒的道路。”唐山市第一强制戒毒所副所长陈富国称,“以前,吸毒人员大都以父母离异,家庭不健全和没工作的人员居多,而现在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吸毒人员,年龄跨度也非常大,很多未成年人也开始吸毒,染毒者的成分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禁毒来说难度也增大了不少。”

    随后,陈所长带着记者来到女子监区,到访时,正值大家伙做手工,桌子上一个个精巧的首饰盒,是女性戒毒人员劳动的成果。她们或认真、或轻松,要不是在这特殊的地方见面,根本感觉不到她们的经历与常人有所不同。除了需要接受治疗外,她们的生活几乎与外界无异。

    2014年6月,戒毒所建起新所以来,生活环境有了大幅提升,宽敞的宿舍、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都备有室内卫生间。记者就是在图书室里见到了还未成年的小兰(化名),尚未脱去稚嫩的她,见到陌生人还会有些羞涩。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小兰备受父母和姐姐的疼爱,虽然家庭并不是太过富裕,但只要是她想让的,家人都会尽量满足。为了购买毒品,小兰开始以买衣服、化妆品为名,向家里要钱。“前后要了3000多元,都购买了冰毒,平时不太想,但只要朋友提起来,就想跟着去。”

    今年17岁的小兰已经在县城医院实习,生活无忧无虑地她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吸毒之路,“今年3月24日,我来到戒毒所,之前的3个多月,时常接触毒品。”说起自己吸毒的原因,小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到,“当时就是感觉新鲜,想尝试,最主要的是听朋友说吸毒能减肥,所以我就没有拒绝。吸完后,人特别亢奋,成宿的不想睡觉。”

    戒毒所的郭东民告诉记者,“这孩子当时有男朋友,却和她分手了,原因竟是因为她太胖。小兰正值青春期,内心比较敏感,为了能挽回自己的男友,开始尝试吸毒减肥。不只是小兰,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是因此而染上毒瘾,让人唏嘘。”

    被家人发现后,小兰来到了戒毒所,这里也给她带来了震撼。“身边有一些复吸的姐姐,平时我们也聊天,也开始渐渐地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我有决心一次戒掉,不让父母伤心。”

    心瘾是康复的最大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一些物质基础好和稳定工作的染毒者逐年增多。但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正当工作,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或成年人离异的吸毒者仍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左右。”陈所长介绍到,吸毒者人数的整体趋势在往上升,而且上升速度比较快。

    “吸毒者往往都是缺少家庭温暖,内心空虚,没有生活追求,想要寻找刺激的人群。”郭主任称,“我接触过的一个人,他的父母离异,从小跟母亲生活,一心想要给母亲好的生活,可现实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他六七年的时间都以偷盗为生,为了排解自己内心这种情绪开始接触毒品。对于这种偏执型的人员,他的毒瘾可以戒掉,但如果不纠正这种偏执,他很容易再次吸毒。”

    “一般情况下,戒毒需要三个过程,生理脱毒、心理矫正和心理康复。其实生理脱毒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最难的还是心瘾。很多人已经有了心魔,他们心里扭曲,人性迷失,在生活中找不到任何方向,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这种心理下,即使生理脱毒,但未必就能戒毒成功,所以心理辅导更重要些。”陈所长称,戒毒所的生活中,要随时关注每个戒毒人员的心理变化,“这里有的人不愿多说,但通过一些沙盘摆设,你可以探究他心里的想法,打通他的内心,从而进行心理治疗,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们都是半军事化管理,上下午都有时间安排,有电话、电视、网络教育,每周都有读书、器械锻炼的时间,而且所里还有露天操场,每周他们都有时间与外界接触,每个月都有亲人探试的时间和给家人打电话的时间。”陈所长称,在时间上,尽可能安全的充实些,让吸毒人员有正常的生活规律。“大多数吸毒人员一般夜生活都比较多,但我们想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出去后也能尽好的和正常生活接轨。我们也定期对戒毒人员亲属开放戒毒所,让他们解除疑惑,有的家人看到戒毒所的情况感慨到比家里的条件还好,十分放心。”

    禁毒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2008年以前,规定的戒毒时间是6个月,2008年到2013年,强制戒毒时间为1-2年,而从去年开始强制戒毒必须是2年,从时间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禁毒越来越重视。”陈所长告诉记者,不管是从国家政策,还是从戒毒所的软硬件设施上,都越来越有利于染毒者戒毒。然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包容,才是让染毒者重回社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们这里收到的复吸人员有百分之三四十之多,这让我们也倍感无奈。”陈所长介绍到,由于第一次吸毒被抓后,吸毒人员是送到社区戒毒,第二次才会被强制戒毒。“所以,来到这里的复吸人员肯定不是第一次复吸。要让吸毒者成功戒毒很大程度上要靠全社会的力量,首先家庭要接纳、 关爱吸毒人员,其次社会要包容和理解他们,别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陈所长感慨到,吸毒的危害太大,轻者昏沉、无力,重者出现幻觉、喜怒无常,“吸毒后,他们有时会出现指令性幻听或幻觉,会做出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情,所以戒毒刻不容缓。如果社会人人防毒的意识,时刻想着去宣扬、去监督,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在坠崖之前便被拉到安全之地。”


推荐产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