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服务热线:
    18317130282
  • 收起>>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万祥镇宏祥北路83弄1-42号20幢B区215室

邮箱:366562062@qq.com

电话: 13761935663

邮编:233600

当前位置:首页>>资料库>>在线调查

高材生回乡“创业”走上制毒路 毒品卖到国外获利近千万元

发布日期:2022-12-09 06:40:48

 

新闻发布会现场。 通讯员李蕾 摄

       国内某知名大学高材生王某回黄冈创业,由于致富心切,竟然带领妻子伍某某(某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堂弟王某某(某大学化学专业毕业)一起研制新型毒品并邮寄国外。一年半时间,王某团伙通过快递公司共寄出甲卡西酮类毒品约630公斤,留有55张快递单据。10月27日,黄州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历经三月,成功破获公安部督特大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目标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毒品611.3公斤、制毒原材料4.6吨,捣毁制毒工厂3个。
       王某在落网后交待,2014年4月,他从上海一家医药公司辞职回到黄州创业,在选择就业机会过程中,王某通过一家专业的化工交流平台咨询目前销量较好的化工产品,准备自己研发生产。在交谈过程中,一名西班牙籍的男子告诉他,3-甲基甲卡西酮在欧洲市场很畅销。王某分析发现该产品和一种毒品分子结构十分接近,但不能肯定是不是毒品,咨询几个朋友后,朋友都建议他不要生产,这是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但王某认为该产品我国目前没有管制,不属于毒品,而且利润空间很大。于是王某斗胆先后在黄石、武汉、黄州多地租用厂房,大胆生产3-甲基甲卡西酮。
       警方调查获悉,2015年10月1日后,国家明确将2-甲基甲卡西酮、3-甲基甲卡西酮、4-氯甲卡西酮等产品列为毒品后,王某依然在2015年11月份生产了370公斤左右的4-氯甲卡西酮和20公斤左右的2-甲基甲卡西酮,在2016年3月份生产了600公斤左右的4-氯甲卡西酮。
      王某生产的毒品是怎样销售出去的呢?
      警方审讯获悉,王某在网上与国外人员聊天时全部用英文,而且专业术语很多,一般人难以看懂。让其妻子伍某某从网上购买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联系物流销售产品,让其堂弟王某某在工厂负责管理、生产产品。
      2014年以来,王某及其妻伍某某从网上联系一些化工公司购买原材料12.6吨,原料购回后,王某将制毒窝点分别隐藏在在黄石、武汉和黄州区等地制造毒品。
毒品制成后,王某将这些毒品通过黄冈的物流公司发往上海、深圳的国际物流公司,再由这些国家物流走私到国外。2015年10月1日之后,王某通过黄冈某快递公司共寄出甲卡西酮类毒品约630公斤,共55张快递单据,这些快递分别发往上海和深圳的多个国际物流公司,再通过国际物流走私到国外。
      由于王某明知生产的产品是毒品,在通过物流销售该产品时,不敢写该产品的真实名称,也不敢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
      从2014年至今,王某获利近千万元,其中2015年10月后非法获利450万元。他将非法所得用于购买大型的生产设备,奔驰越野车等高档物品,同时还有50余万美元存在瑞士银行。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伍某某、王某某已被移送检察院起诉。据悉,该案是黄州公安分局成立以来破获的首起制毒大案。(记者柯利华 通讯员李蕾 张瑜)

 


推荐产品 More